![]() |
有感于‘季氏八佾舞于庭’![]() 孔子谓季氏,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。 八佾是什么呢?古时候天子祭宗庙,有舞有乐,舞生的人数有八佾,一行八个人,八行,八八六十四个人,天子祭宗庙就用这个礼,八佾舞。周公辅导成王做天子有功。成王感激周公,周公死后,成王就把这八佾舞赐给周公的封地鲁国,专门祭祀周公用。周公辅佐成王,就让他的长子伯禽做鲁国的国君,季氏是庶子,是大夫,他祭祀桓公庙,不是周公庙,他在家庙用这个八佾舞祭祀,这就犯了礼了。 季氏本身就是个鲁国的大夫,然而,他不但无视鲁国国君,更至周朝的礼法于不顾,这在当时触犯这个礼,就相当于现在触犯宪法一样。用孔子的话讲,是【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】。从道义上讲,这是没有尽到做臣子的本分。这叫僭分,就是不守本分。僭,是超越本分,古时候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、器物。 古时候讲礼,现在人不讲礼了,本分也要讲一讲。现在讲责任义务,古时候讲敦伦尽分。五伦,在家庭里面【夫妇、兄弟、父子】三伦,就是天伦,天伦当然要敦厚,引申到社会上,【君臣、朋友】都是道义之交,都要讲敦厚。尽分,从五伦敦伦尽分来讲,在家庭里面,父子关系,夫妇关系,兄弟之间的这些关系。都是一定要以厚道待对方,儿女对父母要厚,父母对儿女,那天性不必说,自然会后,比待任何人都要厚。兄弟、夫妻都是如此。 更深一层,就是个人的修养,任何事情都要尽分。【素富贵行乎富贵,素贫贱行乎贫贱。】意思是你在富贵的时候,要怎么行乎富贵呢?富而好礼,这里礼就是要救济那些需要的人。还有对待一切人,不要因为自己有钱,对人家骄傲,不可以,这都是好礼。你是一个大财团董事长,财富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,看到街上一个乞丐,你也尊敬他,这就是富贵之人,他自己不感觉是富贵。贫贱之人,他也行乎贫贱,守着自己的贫贱,你叫他去偷人家东西,或者是任何不合理,不合道理的财富,他也不会接受,这叫尽分。我们办事情也好,修道修学也好,都要尽分。一个不肯尽分的人,无论是贫贱是富贵,触犯了道德,严重的甚至犯罪。像季氏一样,那就僭分了,古时候讲僭礼,现在讲犯法,触犯道德底线,礼法不容啊!再有我们要亲近善知识,远离恶知识,辨别善恶就看他能不能够尽分,就辨别他是不是善知识。我们时时刻刻要自省,看看自己是不是尽到了本分。【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】,尽心尽力做了,时时刻刻会得到喜悦。 责任编辑:徐贵儒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中华美德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