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传统文化
中华美德  道德修养  百姓之家  老年之家  儿童之家  妇女天地
职业道德  本站报道  家长里短  国学经典  百姓身边事 中医养生
传承中华美德
           茁长成长
ABUIABACGAAg2YSctwUojMLNOTBhOEg

养生的最高境界

来源:道德网作者:徐贵儒网址:http://www.xgrddw.com浏览数:48 
文章附图

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养生也越来越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。人生在世总是要面对肉身的生老病死,谁都想身体健康,谁都不想得病,谁都想多活点岁数,不想早早的离开人世。人们绞尽脑汁,想着怎么样延年益寿。

各种各样的滋补品,各种各样的学说理念,各种各样的小方剂,五花八门,满天飞。怎么办?属于你自己的方法到底是什么?

中医讲治未病。繁杂的病种,不外乎两大病因,即外感,内伤。外感包括风寒署湿燥火,还有意外伤害。内伤主要是七情内伤,喜怒哀乐爱恶欲。现在人生活压力大,欲望太多,爱太少,感性太多,理性太少,索取太多,付出太少,由此产生的不和谐,也就太多。不和谐导致情绪郁结,郁结久而致病。所以,由于情志导致的疾病,也越来越多。由情致所导致的身体不适,人们往往想通过物欲的办法,来解决,于是各种保健,治未病也就成了当今最时髦的养生之道。这种办法看似积极向上,其实,可能又在舍本逐末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
在治未病的范畴里,我想应该包括两部分,第一,是通过调理饮食起居,调整情致,追求和谐,打开郁结,达到不生病,或者让疾病消失在萌芽状态。第二,是已经有小病很轻微,及时治疗,以免铸成大病。我们常说的治未病,多指后者。相对后者,是不是,前者更加英明呢?答案当然是肯定的。那养生的根本就找到了,那怎么能办到呢?

我说养一团中和之气。其实,养生也是一个修身,齐家的过程。要养中和之气,首先,要需要的调整好自己,调整好自己情绪,用理性来掌控自己的情绪。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这俩句话,也是两种境界,如果把喜怒哀乐不发,比作未病的前一种,发而皆中节就是未病的后一种。这里讲的是中和之气的两种状态。我们知道喜怒哀乐之七情,是内伤的病因。修养一身中和之气,就等于从根本上阻滞了七情致病。你说修身重要吗?我认为养生之道的根在这儿,你想想看。

根找到了,那就要从根本上下功夫。怎么做呢?

生活上,调整饮食起居,找到适合自己的,饮食习惯,作息时间。

再就从改善生活环境上面下功夫,这首先是家庭里面,家和万事兴,家和身心才健康。夫妻间,父子,兄弟姐妹间,这里强调一点要好好对待生养你的父母,父母是你的心灵之根,有根你才能站的稳。善待父母,是你受益最大的一个功德,为什么呢?你的言传身教影响你的儿女,儿女对待你像你对待你父母一样,你想想看,当你老了,有个孝顺儿女,比啥都强,这笔账一定要算明白,这是今生今世最大的一笔账,谁都希望,自己老了,儿女在身边,可是,你要教的好啊!没别的办法,言传身教!可是,我们现在人,就是算不明白这笔账,或者心里明白,不去做,就像自己永远不会老似的。等自己老了,再明白也晚了,甚至有的人,老了也不会明白。这就是不修德,稀里糊涂一辈子。

社会上,就是领导、下属、朋友,主要讲诚信,自己慢慢体悟,多学习古文化经典,好好修德,修德的关键是学仁,光学了不行,还要好好做到。还有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努力做到中和。

下决心做到,就要好好管理自己,怎么管理自己,那就要知几,时刻知道自己的生活状态,时刻修养自己,用你的实际行动感染你身边的人,改善生活环境。

简单吧,这大概就是大道至简,说的比较概念化,生活很琐碎,需要我们慢慢理顺清楚,希望每个热爱生活的人,努力活出精彩人生。大家交流心得,共同进步!


上一篇:  见贤思齐
下一篇:  金色童年